遮阳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遮阳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经典三百句铸就人一生-(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0 08:47:48 阅读: 来源:遮阳挡厂家

经典三百句 铸就人一生

编者按:“少年强则国强”。在人生起步阶段,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涵养学生的成长,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关乎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伟业。中小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总结义务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山东省启动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的研制和编写工作。历时两年编写完成的鲁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通过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主持的两轮审查,于今年秋季进入中小学课堂。这是全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山东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美德,共筑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这套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立德树人与广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日前,笔者就此专访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主编殷学仁。

问:我们看到,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您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研发背景和意义。

答:党和国家对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全局的高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庄严而剀切的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的发展放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将文化的繁荣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山东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盛誉,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根本举措。

2015年5月—2016年5月,山东省召集1000多位专家和一线校长、教师,研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纲要》,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新格局。在此期间,研发了《山东省中小学传统文化指导纲要》。这个指导纲要是我国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这门课程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以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人格养成的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问: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课程开设和教材研发的现实意义,现在请你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答:这套传统文化教材,紧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当中对青少年成长有教育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的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突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文化在人格教化方面的引领作用,让小学生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实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提出“美德三百句,铸就人一生”的编写理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当中具有美德传承意义的的古训章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予以呈现,在广大中小学生可塑性和记忆力最强的学生时代,把美德的种子刻进脑海,融入血液,让他们熟读成诵,这不仅符合课程纲要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和《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纲要》对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接触、记诵简单的格言警句、传统蒙学精粹等,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小学高年级让学生学习经典章句和相应的实践体验,对传统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有比较深入的领会和认知,形成初步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行为习惯。我们坚持“二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经典为主,兼及诸子百家;教材内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适合学生学习为主,力求在形式上做减法,在效果上做加法。

如果把教材的内容比作血肉,那么教材的体系则是灵魂。这套传统文化教材小学共六册,每册分为五个单元共计32课,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主旨。我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五大主题一以贯之,螺旋上升,作为整套教材的架构方式。这种体系的设计有效避免了将传统文化“碎片化”的问题,并且紧扣课程定位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其中,五大板块又分20个德目,基本涵盖了中华美德的主要方面。每个单元主旨和每一课都是总分的逻辑关系;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五个单元主旨其实有一条暗线,以“修齐治平”为线索,先从自我修身开始,继而将学生的处世和认知范围由家庭延伸至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五大主旨分别是“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仁爱乐群”与“公忠报国”,由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淀区民族小学,就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指导意见,他说:“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我们把这四句话,体现到了教材课程的板块设计当中。每一课有经典呈现、古语今说、明道喻理、知行合一四大板块。三到六年级多了一个拓展诵读,就是增添了和主旨句对应的章句。经典呈现部分我们选择富有教化意义的经典语句,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一句话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记住要求”。第二部分古语今说,是对格言警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在语言上力求准确、凝练、通俗易懂。第三部分明道喻理,选择最能体现经典呈现核心要义的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在他们心中树起标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像先贤那样修身,这样做是让学生“心有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故事还配有一个泡泡语,对故事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一部分是知行合一,对应的是“从小做起”。以情境创设和体验探索活动为主,用经典关照当下关照现实,指导学生的举止言行,引导学生从一件小事做起,从一个行为做起,养成好的习惯好的品德。简单说,就是记住一句话,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学习一个榜样,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这是小学教材每一课的结构特点。

除此之外,教材精选了与课程主体内容具有相同价值引领意义的素材,形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文化体系。在每个单元后面设置一篇文化传承拓展板块,内容涉及传统节日、古代仪礼、中国书画、音乐戏剧等知识,重点彰显山东地域文化特色,涵盖齐鲁文化、齐鲁地理和人文景观、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鲁风俗、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国学”这样的字眼,也接触到一些用国学命名的书籍,这套教材叫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问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其实很大,这里很难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立的称谓,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从领导的讲话到中央的文件乃至这次十九大报告,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表述都是“中华文化”,而不是“国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为了和西学有所区别,就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清代康乾之际,为了和宋明理学有严格的区别,又称为“汉学”,代表人物有戴震、钱大昕、桂馥、王念孙等等,他们重考据,称为“朴学”,也称“汉学”。到近现代,出现了“国粹”一词,即“国之精粹”。著名学者如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国故之学”。汉学、国粹、国故等名称都不能涵盖和界定,最后学者选定了“国学”。我理解的“国学”是先秦诸子之学的生发,从严格意义上讲,从属于中华文化。去年11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价值浅论》,其中谈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涉及到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今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核心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精准而全面地界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央文件,也是第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用重大工程的方式推进的行动纲领,这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及的是三位学界的前辈——临清的季羡林先生、平原的任继愈先生和肥城的欧阳中石先生,他们是我敬重的前辈。三位先生在国内甚至国际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广泛影响。季羡林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化的研究工作,他为弘扬中华文化、东方文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东方学、语言学、中外文化关系、印度学、美学、比较文学等领域著作等身,被誉为学界的楷模;任继愈先生在宗教学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凤毛麟角”;欧阳中石先生在哲学、书法教育和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能还不了解,这三位先生虽然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但他们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高度的一致。他们多年前共同发起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系统梳理和研究工作,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传统美德教育。其中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先生领衔编纂的《中华传统美德丛书·警句名言》卷,系统梳理历代典籍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美德警句经典,这本书成人版、学生版分別荣获“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称号。这套小学传统教材,有一个其他任何版本都不具备的要素,它是以三位先生多年前领衔组织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作为蓝本,可以说这套教材是三位先生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工作的延续,里面包含了几位乡贤的教泽智慧和心血。今年两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三部分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界定,除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别是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在多年前出了阶段性成果。2005年,季羡林先生在住院康复期间,委派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晚生,以他们的师承和交友为主线,编纂《人文中国》丛书。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三位先生,都有在济南的求学经历,其中两位还是济南一中的校友,又同在北大有过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所以有很多共同的师承。他们的老师都是人文社科领域了不起的大家。季羡林先生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旁听过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学,清华国学院当时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堪称中国学术的泰山北斗。北大的胡适之、汤用彤、傅斯年等这些学者,极一时之盛。在三位先生的指导下,结集出版了大型丛书《人文中国》——《世纪学人》卷,丛书以这三位先生的师承为主线,系统梳理上世纪百年中国出现的大师巨子和学术精英,记录他们的嘉言懿行和道德文章。在这套丛书的献词中,我写了这样的几句话:上世纪的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在这场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批卓荦不群的大师巨子和学术精英,他们以精深的旧学功底,恢宏的家学渊源,严谨的治学精神与辉煌的学术成果享誉中外。他们的学术成就与道德文章,是继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乾嘉朴学之后的又一座学术高峰。《人文中国》丛书《世纪学人》卷,旨在通过记录百年学人的嘉言懿行和学术成就,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彰显崇高的人文精神。他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文这两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不能不感佩这几位先生在文化传承上的前瞻性和担当精神。我能够得到几位先生的认可,有幸追随他们参与具体的工作,永远心存感激。

问: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请你介绍一下关于这套教材的编写情况和使用建议。

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政协委员呼吁,要尽快研制出台传统文化课程方案,其实这时候我们这套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已经顺利通过了初审并进行紧张的修订工作,迎接5月份的专家复审。山东省教育厅为此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传达专家的评审意见。我们就专家指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落实。此外,我们还主动自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修订。二审前对其中一册部分板块作了大范围调整,针对其他几册出现的问题,也一并作出调整,为的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范本。我举个例子,一年级第16课经典呈现出自《孝经》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能够体现这个主旨并且有典可寻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故事其实并不多,经过筛选,最后留下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邢渠哺父,一个是赵狥孝亲。通过考证邢渠年龄偏大,而赵狥年龄和一年级的学生相仿,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他能够知道把好吃的东西留给父亲,父亲外出,他总是在家里等父亲回来一起吃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低年级选用了赵狥孝亲。把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经典内容呈现给学生是我们的编写宗旨。

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门课程的讲授,我认为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它的课程定位,这是一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涵养学生价值观养成的课程。它有独立性,不代替别的课程,也不是其他课程的补充。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师要必须承担的育人课程;从课程领域的角度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跨学科涉及多课程领域的综合教育课程;从考核评价的角度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涉及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能力发展的综合教育课程。要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这门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学生优秀品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与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相互支撑、有机补充,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它的所有内容和目标都以培养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养成问题为重心,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各个方面,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这门课程,归根到底是用传统文化经典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归结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去。它注重的是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识记。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与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愿我们以最大的虔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继承者、践行者。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泰安电力管大弯头理论重量表

岳阳幕墙铝单板定制厂家

清洁扫路吸尘车随州厂家

净化设备工程公司货淋室厂家揭阳净化水设备价格

安国6吨扫路车价格哪里便宜

东风畅行单桥8吨徐工随车吊

玉溪市镀锌角钢九成新

无锡铝单板外墙规格齐全

淮南MPP电力管厂家选材讲究&